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晨婷

“四叶草”如期绽放。

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办。此次进博会迎来了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有超过3400家参展商和39.4万名专业观众注册报名,再次向世界发出开放强音。

来自乌拉圭的烤肉吸引大批观众排队试吃,德国的高端装备区客商云集;来自尼泊尔的唐卡美轮美奂,首款量子能谱血管造影系统也在此全球首发。全面恢复线下举办的进博会“烟火气”交织着高端气质,客流量较前两年明显增多。

第六届进博会人头攒动(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王晨婷/摄)

“朋友圈”越来越大,展品变商品的速度越来越快,更多客商转换为投资者,进博会溢出效应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球经贸合作重要平台。

200余家企业连续6年参展

与往届相比,今年进博会参展的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均为历届之最。3400家参展企业覆盖五大洲,11个国家首次参加国家展,34个国家首次参加线下展。

全球十五大整车品牌、十大工业电气企业、十大医疗器械企业、三大矿业巨头、四大粮商、五大船运公司悉数到场。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总数达289家。

德国卡赫的展台规模又一次变大了。作为全球清洁领军品牌,卡赫在本次进博会上共带来布艺清洗机等三款全球首发新品,并在开展首日,便与工业品电商独角兽震坤行达成价值1亿元人民币的采购意向订单。

德国卡赫的展台(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王晨婷/摄)

连续6年参展,与卡赫展台一同变大的还有其在中国的投资布局。今年8月,德国卡赫投资1亿元在苏州工业园区打造的全球研发中心也正式启用,在中国已累计投资超过20亿元,加速实现了从参展商到投资商的身份转换。

此外,本届进博会上共有70多家境外组展机构组织约1500家中小企业参展,参展数量和面积比上届增长近四成。借助进博平台,不少中小企业成功开辟了更大市场。

与此同时,也有国内企业借进博会的机会走出国门。

贵州雄正酒业董事长张再彬同时也是仡佬族酿酒技艺非遗传承人,他在采访中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该企业已经是第三次参与进博会,借助进博平台,推广了贵州非遗名片“酱香酒本来的味道”。产品通过进博平台也已出口到英国、加拿大等地,本次进博会至今也已经产生了几十余位意向客户,期待未来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有200多家企业作为进博会“铁粉”,已经连续6年参展。安永、欧莱雅、博西家电、汉斯希尔、艾纳诗、德勤、普华永道等都已提前“锁定”明年的第七届进博会。

不少企业已经提前“锁定”明年的第七届进博会(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王晨婷/摄)

“以进博会为支点,我们感受到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深入。前五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宣布的多项重大开放举措,有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取得新进展,充分彰显中国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开放的‘大舞台’正在为全球企业带来新机遇。”安永华中区主管合伙人夏俊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从展品到商品,进博会溢出效应显著

通过进博会,越来越多的展品正转换为商品。

在与“四叶草”隔空相望的虹桥品汇内,随处可见历届进博会热门展品。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平台贸易额超100亿元。进博平台365天都在为全球消费者敞开大门。

在盒马的展台内有来自全球近200款商品参展,其中就包括近几届进博会上“展品变商品”的案例。

如2019年进博会上,盒马采购逛会时发现的越南紫衣腰果,已经成为现在盒马坚果果干系列的长红商品;来自俄罗斯的斯味特拉冰淇淋,也曾是2022年进博会的展品,被盒马引进后大受欢迎,从年初至今,销售连涨7倍。

第六届进博会展区现场(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王晨婷/摄)

不仅便于企业对接,地方商务部门也将进博会视作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时代周报记者从浙江省商务厅了解到,今年浙江组织了“千名招商人员进博行”活动,发动各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一批制造业项目和高端服务业项目陆续落地浙江。

在进博会首日举办的浙江省重大项目签约活动上,共签约项目24个,其中重大外资项目20个,总投资34.73亿美元,“接下去几天,还将陆续有正在洽谈的项目进行签约,这又将带动我省一批项目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浙江省商务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陈志成表示。

而对于进博会举办地上海来说,进博会的“溢出效益”更为明显。

包括虹桥品汇在内,为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上海设立了“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推动各类展品在会期结束后高效转为商品。

目前,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已在全国开设23家分中心,实现了采购变贸易;而另一个平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目前也吸引了7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家企业及组织入驻,其中70%以上是“一带一路”国家馆,有19个国家馆是“丝路电商”的主题国家馆。

数据显示,在进博会等平台辐射下,2018-2022年上海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1013亿美元,较上个5年增长20.5%。

参展商折射外贸市场新变化

进博会参展商的变化也折射出中国外贸市场的新变化。

从地域来说,今年进博会的3400多家参展商中,有超过1500家企业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总展览面积近8万平方米,较上届增加约30%,企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王晨婷/摄)

这也反映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4.32万亿元,增长了3.1%,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继续提高,达到了46.5%。

此外,本届进博会上,能源低碳、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类展览专区以及生活消费类题材展览面积增长30%。

“进博会除了成交额,也要关注成交产品的质量,争取物有所值,‘进’有所值。国内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老百姓对于高品质商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进博会可以把大量优质产品带到中国,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这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同时,进博会还能够通过展示尖端技术和产品促进研发创新,通过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大动力和活力。”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说。

在夏俊看来,近年来,中国创新和绿色发展势头增强,不少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吸引外资的重点已逐步从传统的低端制造业产业,转为包括医药、电子、汽车、生产性服务业等在内的有利于创新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