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东鹏饮料发布一份《前三季度主要经营情况的公告》,公告提到:

“经财务部门初步核算,预计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约84.38亿元-87.71亿元,同比增长约 27%-32%,其中,第三季度预计营收约30.12亿元-32.47亿元,同比增长约 28%-38%。 此外,在营收稳步增长及规模化效应下,公司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均将保持增长”。

如按照东鹏饮料上半年20%的净利率测算,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约为16.8-17.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1.66亿元,同比增长约44.08%-50.94%。

节点财经根据公司过去三年(2020年-2022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占全年净利润的平均值16.3%测算出,东鹏饮料2023年全年有望实现净利润20.07亿元-21.03亿元,同比增长39.28%-45.92%。

尽管这一增速略逊色于前三季度的表现,但仍然超过90%的上市公司,这也是东鹏饮料能支撑起40倍市盈率的底气所在。

然而短暂的业绩高增并不能掩盖东鹏饮料的种种问题,这包括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不强、营收未走出区域化、以及弱研发下导致的新品毛糙现象等。

作为一款软饮料消费品,产品的门槛并不高,竞争力主要集中在品牌心智及渠道渗透上,上述两方面东鹏饮料均需要加强。

首先在品牌心智端,一提起功能性饮料许多人想到的都是红牛,东鹏特饮与体质能量、乐虎等组成了差异化不强的第二梯队,尤其是除东鹏特饮广东大本营之外大的地区,这种同质化品牌影响更为明显。

其次在渠道端,笔者所在西北省会城市,东鹏饮料在超市的堆头、冰箱中的放置位置均不占优。此外,公司也未能像元气森林、农夫山泉等广泛铺设自有品牌冰柜,导致在商超里的存在感不强。

这些短板也使得东鹏饮料的营收长期依赖广东大本营,2023年上半年该地区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34.42%,尽管较前几年的一半左右有明显下滑,不过仍然高于西南区、广西、北方(含北方大区)三地之和。

此外,近几年东鹏饮料一直在发展功能性饮料之外的品类,试图摆脱对东鹏特饮单一品类的依赖。公司上半年将“东鹏大咖”(一款咖啡饮料)与“东鹏补水啦”(一款电解质饮料)确认为第二曲线的核心品类。

但据节点财经调研,东鹏大咖的瓶身设计、口味、以及电商包装等被许多用户吐槽为“缺乏特色,口感一般、不注重设计细节等”。

公司财报显示,上半年东鹏饮料的研发投入为0.25亿元,研发费用率为0.47%,不仅不及同期农夫山泉的0.63%,还不及公司去年同期的0.48%。

如前所述,尽管软饮料的产品与技术门槛并不高,但是紧跟消费者偏好,以及对瓶身设计、口感测试、包装细节的打磨对形成好的用户体验至关重要。东鹏饮料想要做出第二曲线,务必要补足研发投入与品牌打造上的功课。

文 / 五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