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商务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接连召开企业座谈会或圆桌会,听取企业经营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以及相关意见建议。与此相适应,陕西、江苏、四川、北京、黑龙江、河南等省地纷纷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推出优化调整稳就业一揽子政策。

稳企业,就是稳增长,稳增长,就是稳就业,这是关联性极强、要求极高的一项工作。而如何稳住小微企业,让小微企业尽快摆脱困境、走上稳定发展轨道,则是稳就业的关键,是稳就业最急需抓好的一项工作。

在如何稳小微问题上,从国家层面来看,可谓政策频出,从税收、财政补贴、金融、养老保险等各个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给予了小微企业极大的帮助。但是,从地方层面来看,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帮助,更多的还停留于会议、文件和口号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各项政策措施也继续围着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和极少数大型企业转,没有多少地方把心思放到小微企业身上。因此,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整体还面临比较多的问题和矛盾,生存和发展环境都没有达到最佳。特别是市场需求,仍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

事实也是,小微企业目前最大的困境,还是市场需求环境没有得到明显改变,需求不足严重制约着小微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开工率不足、效益不佳、吸纳就业能力不强,令地方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而从地方出台的各项稳就业政策措施来看,又不得不说,在稳就业方面,地方已经江郎才尽、无计可施,在目前的情况下,仍在用一些非常老套的话研究和解决就业问题,而没有看到就业问题的关键。就业之难,就是难在小微企业运行太差;就业太难,就是难在小微企业没有以往的活力和生命力。自然,地方应当把如何帮助小微企业走出困境,放在最突出的位置。

而这,恰恰又是政府工作的最大困境,亦即政府能否真正扑下身子、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小微企业、关注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最大困境。目前,多数地方的管理理念,都是重大不重小、重眼前不重长远、重政绩效应不重发展效应。而帮助小微企业是很难出政绩的,甚至会牺牲政绩。但是,对广大居民来说,则是最大的政绩。官员追求的政绩与广大居民需要的政绩能否有机结合,才是小微企业能否得到更多帮助的关键。

日前,中国财政学会会长、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接受《中国日报》独家专访时指出,建议及时调整财政预算,增加1.5万亿元到2万亿元赤字,主要是增加中央财政赤字,大部分用于对中小企业房租、水电、利息等进行阶段性补贴。很显然,楼会长的这个建议,是非常契合当前小微企业发展实际的,是最有利于稳定企业、稳定增长、稳定就业的。如果地方也能按照这样的思路,把用于刺激房地产、建地铁和机场等方面的资金,拿出来刺激消费,或给居民发钱,或补贴中低收入人群,或给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对小微企业走出困境,对通过改善市场消费环境帮助企业扩大生产,是非常有利的,也是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实际上,经济发展和企业运行到今天这样的状态,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遮遮掩掩、吞吞吐吐的了,小微企业运行状况差,继而影响居民就业,是明摆着的问题,又是不受地方政府重视的问题。从国家层面来说,能否不要再单打独斗,不要再把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局限于国家层面,而要把责任层层传递到地方,把如何服务小微企业、帮助小微企业当作纪律来交代、当作政治任务来落实,视同大项目、大工程一样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可能会效果更好一些,小微企业走出困境的希望也会大一些。否则,总让小微企业自生自灭,也是不合理的,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除非所有的市场主体都能享受同等的待遇,而不是得到政府不同的支持。譬如开发企业,享受的待遇与小微企业就完全不同,开发企业闯祸之后获得的支持与帮助,不知比小微企业大了多少。如果小微企业也能得到这样的帮助,早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所以,稳就业,必须先稳小微。小微不稳,稳就业的基础就永远无法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