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贷款严管,有人欢喜有人忧。

一如东北等区域的地方银行猛然收紧互联网贷款,甚至暂停投放。其他区域性银行也多在新规落地后,逐渐压缩联合贷、助贷规模。

如泉州银行在互联网贷款新规出台后着力压降联合贷规模,2022年末联合贷款余额47.04亿元,较年初下降65.53亿元;宁夏银行应监管要求压降异地联合贷款,2021年末互联网联合贷款余额较年初大幅下降44.74%;天津银行通过持续压降联合贷款业务规模和集中度,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呈逐年下降趋势。

就在全行业压降互联网贷款之时,仍有一些城商行逆势加推互联网贷款,一方面弥补了自身自营能力短板,另一方面则维持个人消费贷款规模稳增,带动个贷业务比例上升,向外界展现零售转型底色。

河北银行即是一个缩影。

近年来,河北银行通过与互联网平台、消费金融公司、保险机构合作,猛推联合贷等互联网贷款业务,其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快速起量,并在2021年前后首次超过住房按揭贷款,成为河北银行个贷业务中占比最高的业务。

新规发布后,河北银行依然加大互联网贷款投放力度,驱动个贷业务增长。据了解,河北银行开发部署了全流程管理及自主风控的新网贷系统,建立了专门团队,持续推进与互联网渠道平台对接,接入的互联网渠道包括微粒贷、京东金条、借呗、网商贷等。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河北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232.29亿元、373.05亿元、530.65亿元、591.61亿元,同比增速达60.6%、42.25%、11.49%。同期,河北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占个贷总额的比例为22.73%、31.73%、36.64%、38.82%。

由于河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也存在相当比例的联名卡投放,如与京东金融合作联名卡,若合并计入信用卡透支余额,则河北银行2019年至2022年的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276.68亿元、422.62亿元、603.69亿元、673.15亿元,占同期个贷总额的27.08%、35.94%、41.68%、44.17%。

可见,河北银行在互联网贷款新规之后,消费贷业务借道联合贷、助贷继续保持高增长,消费贷对个贷业务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凸显,进而抬升个贷业务对零售银行转型的贡献值。

2019年-2022年,河北银行的个贷总额分别为1021.81亿元、1175.8亿元、1448.24亿元、1523.91亿元,所占全行贷款总额的比重为47.23%、47.99%、52.89%、50.78%。相比其他城商行,河北银行的个贷占比较高,背后少不了互联网贷款的功劳。

除了与流量平台合作,河北银行也跟消费金融公司合作联合贷。河北银行与河北幸福消费金融合作推出的冀速贷,正是一款面向河北区域客群的线上消费贷款产品,业务模式为联合放款。

作为河北省唯一省级城市商业银行,河北银行近年来一直加码推进零售转型战略,一方面依托13家分行(包括2家省外分行天津分行和青岛分行)对辖区内零售客群渗透;一方面增加互联网贷款投放,延伸获客触达。

由于自营展业能力存在短板,河北银行不得不依靠互联网贷款渠道维持个贷体量稳定,这是大多数城商行存在的痛点。不只是河北银行,像济宁银行的个贷展业渠道同样也主要是互联网贷款。截至2023年3月末,济宁银行互联网贷款规模313.7亿元,其中联合贷款中公司发放的贷款余额 32.90亿元、助贷余额 279.24 亿元。

2022年,河北银行在经营层扩充了经营中心,增设个人贷款中心,可见个贷业务在全行的战略权重较大。河北银行对零售和互联网贷款如此钟情,与其管理层存在一定关联。

前不久,监管核准了朱中南河北银行首席信息官的任职资格,朱中南曾任河北幸福消费金融总裁,拥有丰富的银行零售和消金从业经验。河北银行的董事长梅爱斌(此前为河北银行行长),也曾任幸福消费金融董事长。这或许就解释了河北银行与幸福消金业务合作的渊源。

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贷款业务作为地方商业银行的个贷突破口,仍存在一定空间,尤其是风险自担的联合贷业务。虽然各家银行都在布局自营渠道,但想在短期内填补互联网贷款的缺口不现实,自营和渠道的消长平衡是一个过程。

并且,监管对于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整改重心是跨区域风险和集中度风险,只要银行在风控和渠道合规上做好自主把控,维持客诉稳定,展业区域内的互联网贷款投放,在银行个贷业务中仍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来源:镭射财经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