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举行2023年上半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指出,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水利项目1.76万个、投资规模7208亿元。A股上市公司积极在水利相关领域发力。

来源:摄图网

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水利项目1.76万个,投资规模达7208亿元

7月,水利部举行2023年上半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副部长王道席指出,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水利项目1.76万个、投资规模7208亿元,较2022年同期分别多3707个、1113亿元,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的项目有1095个。吉林水网骨干工程、河北雄安干渠、福建金门供水等24项重大项目按期开工建设,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为历史同期最多。

在水利投资方面,2023年上半年,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较2022年同期增长4.7%,其中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社会资本3070亿元,占落实总投资的39%。22个省份落实投资超100亿元,浙江、安徽、湖北、广东等8省超400亿元。上半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同比增加18.1%,其中广东、河北、云南、浙江、山东5省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300亿元。

王道席还表示,水利部将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全力做好防汛工作的基础上,持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推动力度,抓好安全生产,加强质量控制,强化资金监管,确保完成年度水利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3年5月25日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强调,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水网有序实施,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网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上市公司积极争取水利项目相关订单

在政策引领下,一些A股上市公司积极投身于水利相关领域开展业务,助推城乡水利建设不断发展。

新开普(300248.SZ)2023年5月30日在深圳互动易上称,在水利建设方面,公司历经多年的市场打磨与升级,目前已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建设完工的范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让56万人民群众喝上了优质安全的丹江水,成为河南省标杆项目。同时,通过依靠公司全国分布的办事处直销体系,以及近两年下沉三四线城市的战略部署,使得水利业务可以广触达全国各地客户,快速扩大市场。

公司2022年度报告披露,早在2017年,公司就紧抓国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资源费改税、河长制、山洪灾害预警及防治等政策机会,推出了完整的智慧水利信息化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并成功落地河南省水资源税信息管理平台等数个项目。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0亿元,同比上升5.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2亿元,同比下降30.18%。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母公司在手订单约7.2亿元。

山科智能(300897.SZ)2月15日指出,公司以“水十条”“智慧城市”和“节能减排”等相关国家发展规划为导向,在不断完善智慧供水产品外,将继续推动智慧污水和智慧水利,探索智慧制水和水处理方面业务。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阶梯水价、双碳目标等政策不断驱动行业和公司发展,公司对行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此外,公司智慧水利相关项目正常开展中,并已经签订部分合同。

公司在7月13日发布的《调研活动信息》中谈到,公司的潜在客户基本还是以水利建设单位和水利管理部门为主,水利工程运管单位和运维单位为辅。目前,做水旱灾害的企业比较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些特色和专注点,但能做全面解决方案的不多。而在水旱灾害防御方面,公司目前已有几个意向订单在谈。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19.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7.65万元。

碧水源(300070.SZ)2月10日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在沿黄河流域多个省市投建运营多个污水处理、供水及海水淡化项目,为深入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在4月21日发布的公告中提到,针对我国农村水环境治理的特点,碧水源在其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成熟应用的基础上,自主创新研发出了集成式高效点源污水处理设备——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设备ICWT,用于各种中小规模的分散性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如农村生活污水、公共厕所、独立别墅、旅游景点、河道截污以及应急废水处理等。该设备已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规模化应用,承建了上万座农村污水处理站。

同时,在村镇污水的运营模式上,公司摸索出了“大厂+小站”的“打捆”运营管理模式,即选择规模大的站点作为运行管护的基地,进行集中管理、采购、维修;选择小站负责运行、管理、维护、记录等,结合公司智慧水务信息系统,使原本单独管理的人力成本和吨水成本大为下降。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6亿元,同比下降4.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15.92万元,同比增长28.08%。